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人大新闻 更多>>
· 区人大机关学习四中全...10-31
· 区人大常委会视察新村...10-17
· 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09-27
· 人大代表“把脉”城市...09-06
· 区人大常委会举行半年...08-13
· 区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08-07
· 王自强在指导集士港镇...07-30
网上公告 更多>>
· 关于召开区第十七届人...11-04
· 关于召开2014年度...10-20
· 关于对我区新村建设暨...10-13
· 鄞州区人大常委会拟任...09-22
· 关于召开区第十七届人...09-19
· 关于举行区人大常委会...09-01
· 关于召开区第十七届人...09-01
人民代表大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人大会议人民代表大会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02-18 08:24:5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8日在宁波市鄞州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宁波市鄞州区区长 陈国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和干旱洪涝灾害不利影响,区政府在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紧紧围绕“二三四”奋斗目标,全面实施质量提升“五大战略”,深入开展创新突破年、主题实践年活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7.7亿元,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8.6亿元,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153.3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749和23156元,增长10.2%和11.2%。

  一、质量提升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重大项目带动效应不断释放。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双提双五”行动,坚持重大项目月督查、季对账、年考核制度,38个重大平台(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05.1亿元,增长20.2%,130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42.5亿元。深化工业项目推进专项行动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华侨城、东泓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博格华纳扩建、博威合金板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南车产业基地首列地铁成功下线,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增长28.1%和17.5%。制定招商引资15条,完善招商引资激励考评机制,实到外资4.7亿美元,增长19%,引进内资98.2亿元,新签约投资超亿元项目17个,引进浙商回归和央企合作项目72个,新增到位资金74.8亿元。

  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积极发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出台创新型鄞州建设25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2家、企业研究院3家、工业设计中心3家。深化科技平台建设,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顺利开园,中物激光与光电技术研究所挂牌运行,科技信息孵化园基本建成,“摩米”创新工场成功落户,鄞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新中心新引进项目7个,全区新增孵化器面积1万平方米。推进质量强区建设,主持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28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10件、省名牌产品7个,获得授权专利1.5万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雅戈尔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启动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签约科技合作项目96项。举办“创业鄞州·精英引领”活动周,新增省级以上“千人计划”人才7名,引进高层次人才656名、培育高技能人才1506名。

  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继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建设认定高标准基本农田6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2.5万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7.8%,新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4个,12个农产品通过品牌认证,樟村浙贝、大雷黄泥拱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扎实推进“五换工程”,工业经济质量提升,高新技术产业、“5新+5优”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3.1%和67.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6.7%,完成“个转企”1359家、“小升规”312家,“三园区两基地”实现产出508.4亿元,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考评位列全省第一。污染行业治理改造扎实推进,电镀园区全面停产整治,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企业26家,51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到39.1%。推进城市综合体、商业特色街建设,区域商业中心加快形成,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3亿元,增长14.5%。商务经济效益显现,累计建成商务楼宇160.8万平方米,企业入驻率、属地注册率达到85.2%和81.4%,实现税收15.8亿元。文创经济规模扩大,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5.2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4%,软件产业产值达到53亿元,增长32.5%,4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宁波古玩城开业运营,南部商务区成为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旅游载体建设加快,实现旅游总收入152.8亿元,增长12%。

二、全域联动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步伐

  城市品质形象不断提升。完善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南部新城实现控规全覆盖。“十大功能区块”拆迁、招商、建设进展良好,南部商务区一期入驻企业1721家,二期11幢大厦结顶,三期A地块动工建设,宜家家居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开业运营,综合活动中心、鄞州金融大厦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鄞州公园二期开工建设,铜盆浦垃圾填埋场拆违任务基本完成。城市配套日益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站顺利建成,新辟公交专用车道1条、公交线路9条,新购公交车274辆,新增公共停车位54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030辆、建成租赁点120个,开通免费无线热点67个、无线AP446个。宋诏桥区域雨污总管、大雁桥垃圾中转站等改造工程顺利完成,高标准整治城区内河3条,打通断头河2条,对12条城区内河实施水质养护。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提升,物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智慧城管网络覆盖面积达到37平方公里。

  镇村环境面貌持续改观。编制完善大嵩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鄞西片区概念规划和全区环卫专项规划。大嵩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集士港卫星城核心区面积拓展到7.5平方公里,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和古林、石碶对接更趋紧密,姜山中心镇阳光拆迁、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深化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实施小城镇“五个一”项目153个,完成城镇建成区、核心区拆旧69.5万平方米、建新124.3万平方米,拆除农村旧房68.7万平方米、建成新房98.1万平方米,新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11个、精品线1条,改造提升镇村菜市场20家,创建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6家,新建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80个、乡村气象服务站75个。推进美丽鄞州建设,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筑236.1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167.5万平方米,拆改农棚田舍15.9万平方米,搬迁取缔再生资源回收站79家,完成主干道路整治99公里,疏浚整治河道63.5公里,砌石护岸8.5公里,建成亲水型河道10.8公里,7个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淘汰改造燃煤锅炉224台,中心城区“禁燃区”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大力建设森林鄞州,完成5条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工程和甬金连接线绿化景观工程,创建省级森林村庄7个,完成城乡绿化360万平方米。开展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加大革命老区村扶持力度,启动实施欠发达村扶贫项目7个,安置钦寸水库移民47户。

  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甬金高速鄞州连接线、机场路南延、下应大道北延、万金路等工程建成通车,沧海路、金达路北段、首南路东延、永达路潘火段等断头路相继打通,古林至高桥公路、明州大道洞桥至云龙等项目启动建设,建成次干道11公里,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40公里、加气站4个。新建扩建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条、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4座,改造农用低压电力线路546公里。整治加固奉化江、姚江堤防16.3公里,完成病险水库、山塘维修加固30座。滨海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开工建设,鄞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通水调试,建成污水主干管网28公里、收集管网79.5公里。

三、社会建设推动民生水平稳步提升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加大就业促进和创业扶持力度,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创业实体1.7万家,培训劳动力2.1万人次,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0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本地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老年人生活补贴政策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农村医保统筹区政策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75%,低保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588元,发放社会救助款2.7亿元、募集善款1.4亿元,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和8家镇村老年乐园开工建设,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34个、残疾人阳光家园2家,新增养老床位1297张。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620套、新开工建设1618套,324户居民入住和悦家园公租房,改造老旧住宅小区42.7万平方米,落实农村大龄青年安置房1019套。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提升工程,新开工校舍12万平方米,新建扩建镇乡(街道)幼儿园15所。推行幸福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效益,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2%,义务段公办学校标准化率达到87.8%,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医疗机构托管帮扶机制加快建立,中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H7N9等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配合宁波市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常住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8%,第四轮参合农民和妇女健康体检任务顺利完成。人口计生、妇儿、青少年、红十字和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成为“十二五”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区。

  文化惠民成效显著。配合宁波市做好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成功创建为省文明区。开展“中国梦·我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最美”现象不断涌现。深化文化强区建设,新创建公共文化明珠镇3个,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5个、标准化公共电子阅览室12个,它山艺术博物馆、李元摄影艺术馆开馆运行,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5件文艺作品获得全国性奖项。加强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立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家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实践基地落户鄞州,《鄞州年鉴》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区第十四届运动会,我区运动员荣获2枚全运会金牌。

  社会治理得到加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三级社会矛盾联合调解体系,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基地,镇乡(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全覆盖,被评为省平安区。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新建社区7个,新增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家。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组织开展“打盗抢、保民安”、“疏堵保畅”、“打非治违”、信访积案化解、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刑事案件发案数持续减少,信访总量不断下降,安全生产三项指标保持“零增长”,创建为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创新政策制度和管理服务模式,流动人口素质提升取得积极成效。成立区应急联动中心,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分级联动机制,新增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潜力调查和征兵任务圆满完成。

四、开放创新促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联动推进产业转型与外贸发展,完善外贸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深化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出口货物直通关试点改革,完成自营出口110亿美元,增长9.2%,实现进口34.4亿美元,增长13.5%,主导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欧盟市场、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高到26.4%和34.9%,离岸外包执行总额增长49.3%,顺利通过省级出口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验收。深化内外合作,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7家,实现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2.3亿美元,衢江-鄞州山海协作产业园启动建设。外事、侨务、对台、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在扩大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素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完善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灾后恢复生产系列措施。健全房屋征迁体制,推行阳光征收、裁执分离模式,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修改和工业用地绩效调查,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供应建设用地1285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431亩,盘活存量土地4355亩。出台加快金融创新16条,新增金融机构及融资服务组织9家,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达到1725.3和1492亿元,增长9.3%和11.2%,中小微企业融资比重达到58%,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达到66亿元,20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稳居全省首位。

  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制定作风建设22条贯彻落实意见,深化“三思三创”、“五联三促”等活动,开展“效能亮剑”、“百日审批”等专项行动,成立项目审批代办中心,代办重大项目44个,精简清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事项114和72项,审批项目窗口办结率达到90%。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第三次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信访工作衔接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调整土地储备出让等管理体制。推进政务服务热线整合,成立公共事务受理中心,建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管理,健全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支出公开和绩效评价体系,完善部门内控、审计监督机制,“三公”经费下降10.2%。

  各位代表,2013年是我区自然灾害多发之年,特别是“菲特”强台风带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影响之广、持续之久、损失之大历史罕见。面对严重灾情,我们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科学决策、主动应对,第一时间启动工作预案,第一时间投入抗洪救灾,第一时间开展灾后重建,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磨炼、经受了考验,鄞州发展又迈出艰辛而坚实的一步。一年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全区上下在困难和灾害面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凝聚力和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一年的创新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以质量新鄞州建设应对各种新挑战、增创发展新优势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鄞州工作生活的全体人民,向社会各界、驻鄞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鄞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问题:受洪涝灾害、宏观环境等内外因素综合影响,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鄞东南沿山干河工程等个别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还不够快;外向经济结构与外需不断萎缩的矛盾加剧,稳增长、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环境质量亟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城乡统筹仍有诸多难题需要破解,区块开发、镇村建设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城乡基础设施特别是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人口总量仍在高位,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加大,社会建设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行政效能、服务水平与发展要求、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各种体制机制显现出来的深层次矛盾有待化解。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2014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质量新鄞州建设的中期达标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以质量新鄞州为引领、以人民幸福为标准、以路线教育为保障,高处着眼、问题着手,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破难、提速提效,圆满交好质量新鄞州建设的中期答卷。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要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改革为统领,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在困难局势前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开拓创新中破解难题、增创优势,努力使全区经济更加发达、人民更加富裕、环境更加秀美、社会更加和谐。

  重点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强化改革攻坚,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

  深化改革开放,突破瓶颈制约,不断增强利用国内外资源能力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再创体制机制优势。全面深化产业升级、要素配置、行政服务、城乡建设管理、社会治理等五大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完善促进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开展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管理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市政建设、育幼养老、教育文化、医卫健康等领域,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以亩均效益为导向,在用地、用能等要素分配上实行差别化配置。深化小城镇、中心镇、卫星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健全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投融资机制和管理运行体制。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兴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落户。完善农村“五权一房”抵(质)押政策,创新村级留用地安置模式,深化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转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风险投资、股权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培育引进力度,扶持发展互联网金融、数量化交易等新型金融业态,鼓励企业多形式利用资本市场,促进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坚定不移狠抓招商引资,切实强化协作招商、机构招商,大力开展楼宇招商、厂房招商,鼓励支持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深化与央企对接合作,引导鄞商回乡投资创业,积极承接高端产业、研发平台、企业总部集聚发展,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境内外营销网络建设,加快跨境贸易便利化、电子化进程,全力稳定扩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出口份额,积极鼓励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资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扩大离岸服务外包规模,外贸自营出口增长6%。抢抓上海自贸区建设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和宁波都市经济圈建设,鼓励有实力企业赴境内外投资收购、建立基地、开发资源,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夯实创新基层基础。实施科技创新“亿万工程”和“八倍增、四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积极创建省创新型城区和省质量强区示范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研发机构、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企业加强商标注册、推进专利申报、参与标准制订、深化品牌创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5%。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人才科技产业合作,吸引促进更多科技项目在鄞州落地转化。完善人才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和柔性引才机制,推进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深化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青年英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各类人才1.3万名。

二、立足稳中求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平稳较快发展

  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深化工业强区建设。围绕构建“5+5+5”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加快现代制造模式改造和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支持传统产业向生产智能化、装备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商务楼宇发展都市工业,狠抓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领军企业和特色基地建设,工业总产值增长10%,“5新+5优”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0%。建立健全企业扶持培育体系和亩均效益考核机制,深入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换代、业态换新、腾笼换鸟、空间换地”,切实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提升服务经济能级。围绕打造1平方公里总部经济基地,切实抓好南部商务区一、二期商务招商、企业入驻和业态提升,加快三期A地块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三期B地块和四期门户区项目。发挥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功能优势,增强综合配套能力,促进临空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宁波广告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招引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和电商示范企业培育,促进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壮大。扶持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继续抓好梁祝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抓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科技园、科技信息孵化园、“摩米”创新工场建设,强化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高端项目、研发团队引进培育。鼓励城市商圈业态创新、错位发展,统筹抓好城镇商业广场、商贸中心建设,梯次发展社区商业,培育“邻里中心”模式,推进网络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发展,办好系列节展活动,打响“购在鄞州”品牌。制定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鄞州国际慢生活体验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华侨城、环球城等旅游综合体,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完善粮食产销政策措施和储备体系,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调控保障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健全农田保护、土地流转和农业“两区”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建设认定高标准基本农田5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2.8万亩,新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5个。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强化农业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建设,培育保护利用农产品区域品牌。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经营体系创新,开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支持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推进平台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大投入带动大建设大发展,扎实推进现代交通、现代水利、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保障等四大百亿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实施好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130个重点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全程服务机制,切实抓好项目储备生成、资金筹措、征地拆迁、报批审批、开工落地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重点项目区镇两级共建共享共管机制。高标准建设“三园区两基地”,调整完善鄞州工业园区规划,推进鄞州经济开发区二期建设,加大望春工业园区投入产出力度,积极打造南车产业基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等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创业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功能和产业辐射能力,切实抓好首南都市工业区项目引进、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

三、注重统筹融合,全面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

  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产促城、产城融合要求,加快全域联动进程,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以城乡一体为导向,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要素整合,推进新城、城镇、新村连网成片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医疗、文体、商业和智慧服务等设施布局,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功能设施衔接互补、联网共享。拓展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强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化城市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特色区块设计,推进各类专项规划对接融合,加大地下管线规划保护力度。编制大嵩新区控规和各类专项规划,修编乡镇空间发展概念规划,完成镇乡控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配合做好宁波东部新城、宁波国家高新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工作。

  优化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功能提升、设施配套、产业培育,加快改造建设城市“十大功能区块”,抓好铜盆浦垃圾填埋场、钢材市场地块清理、企业搬迁和项目招商工作,推进鄞州公园二期工程建设,改造提升院士公园,完成鄞州中学迁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滨江大道杭甬高速至四明西路、泰康西路滨江大道至它山堰路等市政道路,续建宁南南路、潘火大道、广德湖路等道路延伸工程。启动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实验线一期工程,抓好公交专用道和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强化城中村拆迁改造和综合治理,做好新城区电力扩容工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和智慧应用体系,完善智慧城管协同平台和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城管一期项目。整合执法管理资源,提高属地执法、综合执法能力,强化街道、社区城市管理职能。推进城市精细化联动化常态化管理,强化民生城管“六小十题”专项整治,加大城市“五面共管”力度,开展示范街创建活动。完善物业管理市场机制,提高住宅小区、商务楼宇物业管理水平。

  优化镇村发展格局。围绕构建新型城镇体系,着力拓展东南西三极,启动大嵩新区核心区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士港卫星城功能品质,加快古林、石碶和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联动发展步伐,促进姜山、咸祥等中心镇发展,推动四明山等特色片区走组团发展、生态富民新路子。狠抓小城镇“五个一”项目建设,多形式多途径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实施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工程,深化“三村一线”创建活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力度,促进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抓好异地结对帮扶、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启动建设214省道改建、章水至横街公路等工程,推进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古林至高桥公路等一批续建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栎社国际机场扩建、轨道交通、铁路北环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工作。新建扩建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条、变电所11座,完成农用低压电力线路改造任务。

四、突出生态立区,加快推进美丽鄞州建设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抓手,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治水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全面好转。

  深化“五水共治”。着眼防范洪水,全线推进奉化江新城区段、姚江鄞州段堤防整治工程和鄞东南沿山干河工程,开工建设奉化江农村段、东江和剡江鄞州段、大嵩江堤防加固等工程,加快沿江沿河碶闸改造和强排泵站建设。着眼治理污水,调整污水排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排污收费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洞桥至鄞江段等污水管网建设,做好鄞西污水处理厂投运工作,完成滨海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继续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眼洁净河水,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加强小流域和中小河流综合整治,推广应用生态治河措施,加大河道清淤疏浚、内河截污纳管、水质养护提升等力度,完成3个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主体工程。着眼安全饮水,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新建一批山区饮用水源保障工程。着眼综合用水,调整区域供水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积极构建水产业发展体系。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大力推进“三改一拆”,积极创建“无违建区”。深化“四边三化”和森林鄞州建设,抓好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加强绿化工程质量监管和养护管理。完善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健全环卫保洁、市政养护考核管理机制,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促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强化垃圾全程密闭收运管理,推进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工程建设。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加大建筑垃圾、工地扬尘等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牧环境综合整治,推广生态无公害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强化产业用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和土地批后监管,加大低效土地再开发力度,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制定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专项规划。完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和政策激励机制,深化生态创建活动。强化节能减排,鼓励发展环保产业、应用低碳技术,抓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加强重点耗能耗水企业清洁生产监管,推进化工、造纸、铸造等重污染行业治理改造,启动实施长丰热电公司迁建工程。

五、挖掘文明内涵,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

  以先进文化、现代文明为引领,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积极打造更加和美的文明之城。

  塑造文明道德风尚。围绕提升人的素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新时期鄞州精神和各类先进典型,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开展“文明鄞州系列行动”,积极塑造时代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巩固省文明区创建成果,提升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常态化水平,配合宁波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强妇儿、青少年等工作,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对外宣传交流,提升鄞州知名度和影响力。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扩大“天天系列”基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推进镇村两级和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建设周尧昆虫博物馆,举办第四届天天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加大鄞江等一批古镇古村古街保护开发力度。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作管理和绩效考评机制。深化文化交流,推进地方文艺精品创作。加强广播电视服务,提高档案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深化平安鄞州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强化新型社区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在转型升级中优化流动人口结构。健全领导接访、联动调处工作机制和大调解工作体系,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抓好校园安保、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健全消防管理运行机制。建成区应急平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救援网络组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构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提高气象、地质等灾害防御能力。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加强双拥共建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

六、增进民生福祉,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政策要求,建立健全富民惠民长效机制,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政策扶持、就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切实加大高校毕业生和各类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00人。健全社会保险扩面长效机制,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政策,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转换,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步伐。调整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加快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建设,加强慈善公益服务,发展社会福利和红十字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扶持老龄服务事业发展,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市场化养老社区建设。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拆迁安置房建设,抓好危旧房屋排查解危工作。

  深化教育改革发展。以争创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统筹、促进均衡,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和课堂课程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抓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加快特色示范普高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开展数字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实施职教现代化建设工程,加快职教专业优化、校企合作和培养模式创新。推进学前教育提质发展,加快实现等级幼儿园全覆盖。办好特殊教育,发展民办教育,推动教育交流合作。创建国家级体教结合示范基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定期交流等制度。

  提升群众健康素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建立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鄞州二院二期等工程,强化城乡医疗机构纵向分工协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加大卫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进医技学科和医院文化建设。大力建设健康鄞州,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健康服务业。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活动,深化妇女健康提升工程,完成第五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加强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调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黑名单制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高标准承办好国际国内品牌赛事。

  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1.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整治加固防洪江堤28公里,改造碶闸14个、城区下穿立交通道5个,建设强排泵站1个,打通断头河5条,完成山塘整治、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0座。2.改善河网水质,开展臭河、黑河、垃圾河综合治理,疏浚整治河道65公里、建设生态河道15公里,建成污水主干管网18公里、收集管网60公里,检测修复城区雨污水管网100公里。3.治理大气污染,推进电镀园区整治提升,完成明州热电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脱硝一体化工程,淘汰黄标车7000辆,汽车环保标志发放率达到80%,新建大气自动监测站2个。4.优化城乡环境,关停整治畜禽养殖场137个,完成城乡绿化400万平方米,创建省市级森林村庄25个。5.缓解交通拥堵,推进明州大道等主干道建设,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30公里,新投放公交车180辆,新辟公交专用道3条,新增公共自行车1000辆、租赁点30个,新建公共停车位500个。6.保障食品安全,新建改建城镇菜市场5家、社区菜篮子便民点5个,改造中小学(幼儿园)食堂18个,完成15所学校直饮水系统建设,食品定量检验检测达到4050批次。7.建设美丽镇村,完成镇村拆旧100万平方米、建新120万平方米,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9个。8.优化公共服务,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11所、农村文化礼堂45个,改造提升文化旅游休闲古道10条,完善基层人力社保服务体系,服务项目延伸率超过70%。9.改善居住条件,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211套,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4400户,改造老旧住宅小区25万平方米。10.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建设中心城区老年乐园,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80家,老年人养老床位拥有率达到5%。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赋予我们新的发展重任。我们一定要牢记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全面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政府工作推动鄞州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简政放权。加大政府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部门权力清单、行政审批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审批“五联”工作机制和网上审批互联互通运行机制,抓好行政审批职能归并、项目清理和中介服务管理工作,促进行政审批提速提效。

  强化作风建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集中更多时间精力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完善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健全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加大政务督查、效能监察、行政问责力度,确保制定的目标、出台的政策、部署的任务落实到位。加强部门工作机制创新和服务资源整合,完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提升公共事务受理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功能。

  强化民主法治。坚持依法履职,规范行政行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实施的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支持咨询委、社科联、老促会等组织发挥智囊参谋作用。加快电子政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公开渠道,积极推进阳光行政。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推进行政复议和行政合同规范化建设。

  强化勤俭廉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弘扬勤俭节约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监督体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公共资金和国有资产监管,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推进办公用房规范清理,“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廉效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化管理,强化对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管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努力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开启,新一年发展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中共鄞州区委领导下,坚定转型发展决心,满怀再创辉煌激情,咬定目标、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把鄞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4年2月17日



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网站!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