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农业农村工委
前段时间,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治理暨“五水共治”专项工作评议。通过走访调研,既看到了我区“五水共治”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希望能引起各地各部门的重视,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从全区面上情况看,工作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有些镇乡和部门各自为战。对三年目标的落实,满足于治标,如有些镇乡(街道)河道疏浚各自为战,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办法还不够多,存在任务观念而忽视了实际的治理效果;污水管网建设注重完成里程数,如何联网尽快投入,让污水纳管进网还缺乏统一考虑。
二是有些问题处理过于简单化。一些治理项目“堵得多、疏得少”,群众利益没有得到较好兼顾,如笋厂的简单关停,导致竹笋的销售困难,山区农民的收入受到严重影响;畜禽养殖场的大量关停,导致自给率下降和“菜篮子”供应失衡,同时有机肥大幅下降影响土壤品质;因水资源保护,失山、失渔农民的养老保险等政策和经济补偿也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是有些资金使用缺乏过细评估。把已经投入多少资金作为抓“五水共治”的实绩,而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论证评估还不够。基层群众反映,工业污水尽快纳管是当务之急,但目前存在一方面污水厂“吃不饱”,另一方面工业污水进不了网的窘境;河道砌石投入高又违反自然规律;河道治理过分追求河面清,把维系河道生态平衡的一些水生植物也全部进行了清理。
四是有些涉水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部门联动,尤其是联合执法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有些企业利用雨季偷排污水行为还难以有效控制和查处;建筑泥浆偷排、渣土偷倒时有发生,而岸上、河道执法部门均表示难以执法;非法占用水面建造商业设施、停车场等屡禁不止;一些重大堤防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碰到涉水拆违难题,影响了工程进度。
(二)从基层执行情况来看,一些客观困难亟待解决。
一是镇级资金平衡难度开始加大。虽然去年有捐款和财政资金及时拨付,资金基本能平衡,但随着基层政府隐性负债的显现,以及重点项目的加快实施,越到建设后期,工程量会增加、建设难度会加大、资金缺口将会更大。在污染企业的整治提升问题上,也面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平衡矛盾;这些风险如全部由镇里承担,将影响镇村两级治水积极性。
二是基层技术力量面临挑战。污水治理项目专业性强,加之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现有人员无法满足项目建设和监管的需要。如云龙镇反映对铸造企业需要区级或以上层面统一治理标准,防止出现治理后,对大气和水环境影响仍不达标而造成返工和资金的浪费。一些地区还反映镇级层面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施工、河道疏浚等监管缺乏技术和经验,极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三是基层群众参与支持度有待提高。去年以来,虽然我区对企业和个人开展了捐款活动,但良好习惯的养成、自觉的参与远比捐款重要。如果群众的思想认识、参与积极性得不到进一步的调动,向河道倾倒垃圾、肆意挥霍水资源等一些陋习不改变,涉水违建拆除不配合,必然影响治理效果。
四是长效管理机制亟需建立。长效管理靠的是执行力,一些镇乡街道虽有较好的管理制度,但要防止一阵风或应付突击,还需要机制、体制和资金等的长期稳定保障。从最近媒体的报道来看,涉水方面的“脏、乱、差”现象仍时有发生;对于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污染问题,各地还没有好的对策。
(三)从治理效果来看,治标容易治本难。
一是源头缺少活水,水质难提升。一方面调水难度大,无论是溪流,还是主要河道,都感到上游几乎无来水,没有一定的径流量,在人口、经济双高密度条件下,水的自然净化功能难以吸纳排放的污水;另一方面河网连通不畅,且河道淤泥已经成为“毒泥”,外运成本高,要彻底处置还没有好办法。
二是治污截污与群众预期尚有差距。总体看群众对防洪排涝及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是满意的,但对污染物的治理还感到成效不够。如我区截污纳管起步晚,全面实施时间不长,有的主干管线还没有全线连通、有的分支管线还没有接入主干管道,已经接入主干管道的,因企业污水未达标,也难以进入污水厂,诸多的制约,导致入污水厂的“污水”不足,污水厂全面投产还有待时日。
三是系统治污还面临不少制约。只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源才能达到治本效果,尤其是低、小、散污染产业的转型,规模企业减排还没有强有力措施去引导和制约,一些部门由于执法力量等原因,忙于应付信访举报案件的查处,主动执法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是黑臭河回潮现象极易发生。个别住宅小区雨污混接,部分餐饮业废水、居民阳台洗衣机水接入雨水管,污染源难断。城区个别企业乱排污现象时有发生,如首南街道博美老年乐园旁边的非法排污,钟公庙街道后庙河排污口多,来源不清等。有的工程项目零打碎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制约了治理效益的充分发挥;群众反映,虽然治理了一批黑臭河,但河道的水质仍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对策建议
(一)问计于民,群策群力,进一步营造全民治水格局。“五水共治”是一项集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于一体的治水工程。首先,要问计于民,通过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区域水环境现状,使群众养成良好的保护水环境习惯;同时,要持续动员,让群众自觉参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举报各类恶意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支持和监督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其次,要群策群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各部门、各镇乡街道思想认识,真正把“五水共治”工作摆到促转型、优生态、惠民生的重中之重上来抓,充分运用各项治水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齐心协力、强势推进各项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二)标本兼治,多方参与,进一步做到科学系统治水。水环境整治要讲究科学性,尊重自然规律。首先,要抓好截污纳管工作。当前,基层群众反响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是截污纳管工程,面对主客观因素制约,必须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和困难,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进度。其次,要加强污染源治理。从思想理念上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要以零容忍的决心,对不能达到排放要求的项目及企业,采取限期整改或关停,做到铁腕治理。当前,特别是要推进重污染高能耗企业以及沿河沿岸畜禽养殖、河道网箱等的治理工作,逐步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第三,要开展“五水共治”中期工作评估,既要汇总整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每条河道进行完整建档;又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策,切实做到科学治水。
(三)建管并举,管治结合,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既要建设更要管理,既要抓制度更要强执法,通过“建”、“养”、“护”“三体一体”,逐步恢复生态功能。一要进一步理顺建管体制。针对水利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部门较广、审批程序环节较多的情况,建立定期联合审批机制,以缩短项目前期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要科学调整明确各部门责权。在区“五水共治”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建立包括城管、水利、规划、环保、住建、农林等各部门共同担责的治水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责任到位,进一步明确城管、水利、农林、环保和各街道在城区河道的治水责任。三要寓服务于监管。要摒弃简单化的监管模式,治理与监管不能片面地搞一刀切,政府还要为企业以及群众提供更细致入微的服务,引导相关企业提升生产工艺,为失山、失林、失业的群众谋求新的生存方式。
(四)一抓到底,通盘谋划,在“十三五”及更长远的发展规划中突出水环境保护。要坚持一抓到底,对诸如水源水系的基本概况、水质、排污口、水环境等详细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查清污染源、对各条河道的垃圾清理、污水排放、畜禽污染治理等目标任务,排出执行时间表、可行性方案和有效措施,做到一年接着一年抓,步步衔接、环环相扣,抓出成效。要通盘谋划 ,“防”、“堵”、“疏”综合施治,将阶段性治水计划延伸到“十三五”及更长远的规划中,切实把治水作为长期性任务来抓。
|